奋进“百千万工程” 再造一个新佛山
在广东,近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
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发展基础不相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
省委提出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作为广东“经济第三城”,佛山坚决扛起“再造一个新佛山”的使命。
走好这条路,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紧要的任务就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题,最关键的抓手就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12月18日,佛山市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实施效果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深入谋划。
当前已进入今年“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攻坚期,明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佛山要如何作为,让“施工图”变成“实景画”,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拧成一股绳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佛山被赋予重大使命:建设广东省唯一一个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这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呼唤作为改革先锋的佛山,在先行先试上闯出“新路子”。
对照这一战略,佛山落实“百千万工程”已初见成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市政等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资监管改革、“三券”制度、“耕地银行”等创新做法具有开创性意义。
——五区均上榜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40强,16个镇入围“2024镇域经济500强”、11个街道入围“2024活力街道500强”。
要看到,佛山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基础稳、优势多。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短板需要弥补,比如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
这也是下一阶段,佛山推动“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着力点。
佛山的实际情况是,五区经济发展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以占全市53.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80.18%的GDP和80.2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相较而言,高明和三水坐拥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生态禀赋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但在经济总量、产业集聚程度等方面与禅城、南海、顺德还存在明显差距。
差距,实际上也说明高明、三水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
“区县强则市域强”这句话放在佛山非常适用,区县在“百千万工程”中充当着关键角色。
这就启示佛山五区:需要立足自身特点、自身优势,强长项、补短板,拧成一股绳,巩固提升综合实力。
铆足一股劲 向产业升级要发展
从全市层面看,佛山五区GDP均超千亿元,顺德、南海更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两名。
如何更好地发挥“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先进地区与后发地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在优化区域布局上,现阶段尤需通过实施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深化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实现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对接;尤需通过加快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等产业平台,不断拓展佛山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佛山城市发展能级。
再将视野聚焦,佛山“百千万工程”力争全面突破,产业应是关键落子。
佛山拥有10个千亿产业集群,7个是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仍偏传统。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是佛山既考虑到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又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趋势而作出的现实选择。
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非常关键的一招,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效能。
当前,佛山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17家、中试平台86家,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无论是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还是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都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佛山制造业永葆青春活力的具体实践。
“百千万工程”是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涉及产业转型、空间拓展、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蕴含巨大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了广阔天地。
换言之,佛山高质量发展能到什么高度,关键看短板补到什么程度,这也正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