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官网,必威体育手机app

图片

从省级试点看“数字佛山”进阶录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23 09:26:25 字号: 分享至:

  开局映照全局,起跑决定后程。2025年开年之际,佛山捧回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佛山入选广东省首批7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市级试点之一,禅城区和顺德区也都成为县级试点之一。

  这是继去年9月,佛山在全国29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后斩获的又一大殊荣,也是继成为广东省智慧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省域治理“一网统管”试点城市后的又一次进阶。

  眼下,一座城市的全域数字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先手棋”。下好“先手棋”,才能在未来争得一席之地。迈出这一步,佛山不可谓不快,并且走在全省前列,它如何做到?

转存图片

  做“乘法”:让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竞逐新一轮城市竞争新赛道之前,先要了解新赛道是什么。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城市所有领域事项提质增效,实现融合赋能的过程。它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从2013年开始,“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智改数转”等词条高频出现在我国多项重大战略规划中。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既可理解为“智慧城市”的迭代,也可理解为创建“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

  就佛山而言,在进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打地基”是第一步。“地基”打好了才可安心“建大楼”。

  打造一个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数字化基础平台是必要条件,这就好比“打造熟地”的过程——数据要素等同于“待开发土地”,通过“规划”和“土地平整”等手段,创造可承载后期“项目建设”的“熟地”。

  近年来,佛山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佛山分节点开展数据联通,已经低成本构建了佛山“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目前,该平台能提供5大类、114项基础能力。

  其中,视频联网平台接入监控视频6.2万余路;物联感知平台整合接入6万余个感知设备,涵盖水位监测、油烟净化、燃气监测等设备;空天地一体化平台在全市部署无人机85架,实现镇街机库无人机全覆盖;时空云平台共享地理信息图层资源882个,日均调用量46万次;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汇聚承载全市全域3797.72平方公里白模、130平方公里倾斜摄影数据、10余万栋建筑单体精模、100多个主要建筑和轨道交通BIM模型、全市231万幢房屋建筑数据成果。

转存图片

  佛山市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佛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供图

  有了“熟地”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建设”。此时,“融合”是一个关键词。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为了直接交易,而是为了通过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多个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共享城市发展。

  这样的数字化,正在佛山城市里全域铺开。目前,佛山已归集275个部门、652个系统、480亿条数据,累计建成85个应用专题,485个特色子专题,实现智慧城市“一网感知”、城市管理“一网协同”,城市安全“一网管控”。

  建设工地上,若有人违法倾倒建筑垃圾,监管车辆一经发现自动报警;全市204.7公里燃气管网若有异常,物联网传感器实现24小时监测预警;压减基层填报表格1491张,表格压减率达56%,填报工作量压减率60%,让基层办公更便捷;构建国际二维码佛山节点,为企业、三小场所等200多万个对象赋码,推出村居管理等12个智慧应用场景……

  这些数据,全都接入了佛山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把整座城市纳入一张多跨协同的数字化智慧网络。城市有多“聪明”,生活就有多美好。

  做“除法”:制度创新打破数据流通堵点

  在三年来的努力下,佛山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得到各方认可。

  其中,智慧应急指挥被人民日报选入《2020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生态环境专题入选《2022年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政务服务标准化被纳入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禅城区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评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社区治理)。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发布《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2022)》,南海区“城市大脑”入选“中国数字样板工程”。2024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无人机参与城市治理提升管理效率”为题,充分肯定了顺德区无人机项目。

  一系列荣誉背后,是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标准创新在支撑。它们打破了影响数据流通使用的堵点,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

  先说体制机制创新。202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印发《必威体育官网,必威体育手机app: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建设的实施方案》,利用数字化驱动全科网格改革。禅城区成立区、镇(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和村(社区)智慧社会治理工作站,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治理体系。

   同时,将城管、消防、市监等13个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业务网格整合成一个全科网格,全市292个村(社区)划分4818个全科网格,在此基础上辅以数据生态、协同生态、信用生态等三种生态,实现“多网合一”,为精细化、数字化城市治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在制度标准创新方面,佛山大力打造基于数字低空赋能的无接触执法体系。2022年6月,南海区出台全国首个规范应用无人机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赋予无人机参与执法的基础身份认证,规范无人机行政执法管理,使无人机采集的数据直接上升为能够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使用。2023年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全面推进无人机执法取证工作方案》等文件,梳理形成85项应用无人机执法取证的事项清单,涉及林业和草原、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等6个执法领域,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切实可用的无人机执法规范指引。基于此,佛山组织相关研究机构、事业单位、企业,以及40多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制发布《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数据采集规范》(DB4406/T48-2024)的地方标准,填补国内行业空白,为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的复制推广打下基础。

  在运行机制方面,佛山逐步探索形成一套从发现问题到处理解决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如顺德区“天空之眼”无人机体系,飞行范围覆盖全区806平方公里区域,10分钟内无人机可到达全区任意位置。应用场景覆盖区、镇街两级,全面支撑城管执法、生态环境、城建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和交通运输等业务领域。全流程智能执行飞行任务和发现线索,相当于每年巡查83824平方公里,约为373名工作人员巡查量,而且全天候运转调度,满足7×24飞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还创新建设还数于村智慧赋能平台,覆盖全市793个村居、150万户市场主体和1000多万名实有人口,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为基层减负。例如,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只需导入社会信用代码,即可一键实现100家企业地址、经营范围等信息自动填写。

  做“加法”:更优的数字化服务跑赢新赛道

  眼下,佛山的城市DNA正在被重塑。随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的开展,这一进程将大幅加快。

  为何这么说?按照广东省发布的要求,试点建设须覆盖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与产业发展、数据底座与共性能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创新任务,旨在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反观佛山,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已有的数字化积累,为开展试点建设提供了坚实根基。而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挖掘数字佛山潜力,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极点城市和普通地级市,其数字化转型经验可为其他同类型城市提供宝贵的借鉴,从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区域整体数字化水平,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数字化发展。

  佛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围绕试点建设,佛山将按照“1+2+3+1”实施路径,即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一条主线贯穿试点建设始终,全方位增强数据底座与共性能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与产业两大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政府三大领域的数智化升级,加强组织、制度、运营、科技、协同、安全等方面一个支撑体系建设,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实数融合发展示范区、数据要素集聚先行区、智慧政务服务排头兵、市域数智治理引领地、适数化制度改革试验田,形成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佛山模式”。